- 诗典起名
- 白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白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源自嬴姓、芈姓、出自以地名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白姓最早源自嬴姓。
白姓历史发展
白姓姓氏源流
白(Bái)姓源出有五:
出自嬴姓
据《中国姓氏地图》显示,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岐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
出自芈姓
汉族白姓出自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出自部落
据《姓氏寻源》及《元命苞》所载,远古时期,中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以地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
改姓或赐姓
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以及被他人赐姓:
①回族白姓:《续通志 · 氏族略》载:元代有西域巴喇哈纥城人察罕,当地人称白为察罕,因以名之。元仁宗赐姓白。 比如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元朝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又元代回 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元史 ·世族表》云:“伯笃那丁,居极纥城,亦回回族也,其子察汗,仁宗赐姓白氏。” 或称广西回 族白姓,为西亚人伯龄之后。明初,伯笃那丁之孙伯龄,至广西,落户桂林,遂改“伯”为“白”。据清顾嗣立编纂的有元一代诗歌总集《元诗选》记载,伯笃鲁丁字至道,称鲁至道,西亚 答失蛮人,因“伯”与“白”谐对音,其后裔先取“伯”为姓,后改白姓。《明孝宗实录》、《锦衣卫选薄》:陕西丁也 是哈密回 回,初居甘州(今张掖),任指挥使,后迁居北京,其孙亦撒,为锦衣卫百户,嘉靖六年赐姓白名勇。 明代,哈密回 回哈只阿力,英宗北狩有翊戴之功,天顺英宗复辟,哈只阿力举家内附,任锦衣卫 佥事。卒后,子阿讨刺袭职,赐姓白名瑜。瑜子白镔,镔之子白澜、白赢及五世白镛、六世白廷圭、七世白三捷,均延用白姓并世袭锦衣卫 佥事。部分由中亚、西亚的阿拉伯语音译字 易卜拉欣改字而来,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阿拉伯语音译字 立姓而来。因阿拉伯语音译字易卜拉欣,故后裔多以伊、白、拉冠姓。(
如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②犹太族(蓝帽回回):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
③满族和蒙古族等:瓜尔佳氏、纳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苏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鲁氏、萨察氏、纳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鲁特氏、萨加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图氏(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汉族)。 今蒙古族之白姓来源部分有二:或为察干氏所改,蒙语“察干”汉语意为“白”,取其汉意而以“白”为姓;或为伯颜氏所改,此则取其首音而谐“白”而为单姓。
④突厥族等:据《台北县氏族略》所载,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固兀日氏,源出古老的蒙古乃蛮王之子屈出律的固勒札部,通古斯语拼音为“Kouldja”,后为“固勒札”,是新疆地区古老的伊犁河谷中部河流渡口卡伦(哨所)的名称,位置在今新疆伊宁,后建有固勒札城(宁远城,今新疆伊宁),以其城邑名称为姓氏,称固勒札氏。元末明初,该部为蒙古准噶尔部所吞并,逐渐演化称为蒙古固兀日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白氏等。
出自氐族。《三国志· 注》 转引《魏略 ·西戎传》曰:“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福禄,或在研、陇左右,其种非一。称盘瓠之后,或号青氐,或号白氐....,处中国,即其服色而名之也。”白氐,当即氐族之白姓。
为白亚氏所改。《古今中国姓氏大全》注“白亚”云:“历史上罕见姓,《魏书 ·官氏志》记载,西河讥胡有白亚氏,后改姓白。”“讥胡”,《姓氏考略》、《姓氏词典》皆引作“饥胡”;“西河”,在今山西之汾阳。
据《五代史》载,吐谷浑亦有白姓。吐谷浑酋长有白承福,庄宗赐姓李;又陈永贵,胡人,本字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
⑤其他民族: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鄂伦春白依尔氏,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台 湾土著、佤、东乡、苗等族均有白姓。下面摘自《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 , 撒拉族之白姓,则由回民、汉民连同其姓氏一并融入。 鄂伦春族有白依尔“哈拉”(氏族),或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白”而为单姓。 基诺族之白姓,则取自人名。基诺族生子女常请巫师起名,而巫师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若巫师名“白腊”,则男孩或名“白腊腰”,女孩则名为“白腊吕”(基诺族 读法:腰,男性;吕,女性)。故基诺族多名“白腊义”者。或取其首音谐“白”而为姓。、哈尼族之白姓,居云南之绿春。相传清初有车苗、车山、车者三兄弟,父母双亡,流落他乡,老二车山到得元阳孟弄白土官家任要职,后遂以白为姓。 锡伯族之白姓,则由巴雅喇、伯佳氏所改。土族之白姓,则由“巴颜—孔”所改。本民族名,意为富豪之家,或以之代姓,或取首音谐“白”以为姓。 裕固族之白姓,则由巴依亚提氏所改。巴依亚提为户族名,以之代姓。
白姓部分得姓始祖
白阜、挚、公子白、白公胜(熊胜)、西亚、中亚的易卜拉欣之后裔,白乙丙(孟丙)、白元光。
白姓迁徙传播
白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白”有纯洁之义,亦象征品德之高洁,白氏族人莫不以此严于律己,以家规家训克己昌明,世代流芳。白氏名人古以有之,文坛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时事,长庆集中载功德”为其写照。白氏虽历经迁徙,但仍为一典型北方姓氏。白氏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
战国时期,河南白氏(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秦朝时期,秦始皇一统天下,封大将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
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
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如“寻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东北);白锽居郑州(今属河南省);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省)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南各地,蔚为壮观。
五代时,白姓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宋元时期,有白姓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但总体看来,白姓仍以北方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
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白姓是台湾的第六十三大姓,白氏族人,大都集住在台北、南投、台中三地。台 湾的白氏开基始祖是明朝末年抵达台湾的。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有泉州人白祖孙与林钦宗、林忠等人,入垦台北县五股乡德音村蓬莱坑;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又有泉州人白姓入垦台北县平溪乡平湖村石碇了,遂使台湾的白姓一代一代地繁衍发展起来。 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这四省白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
白姓人口分布
历史上白姓的迁徙与分布
先秦时期,白姓主要活动在陕西、湖北、河南地区。两汉至唐朝,由于由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入,在甘肃灵台县、青海东部的黄河以西活动的白姓,随后进入了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东迁南下进入中原,东部的山东、南部的广西已经有了白姓的分布。到宋元明时,白姓基本上已分布于长江南北各地,其主体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区。明末白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白姓大约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排在一百二十位以后。陕西为白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白姓总人口的3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四川,这二省占白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白姓的分布重心在西部,形成西部秦川晋、东部鲁豫皖两大块白姓聚集区域,白姓的主体在西北。
明朝时期,白姓大约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二位。山西为白姓第一大省,约占白姓总人口的24.4%。白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苏、河北、陕西,这四省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江西、河南等省。宋元明600余年,白姓人口主要向东、东南、南部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北部秦晋冀、东部江苏两大块白姓的聚集地。
当代白姓分布与图谱
当代白姓的人口已达280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省,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黑龙江、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这六省区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河南居住了白姓总人口的16%,为白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豫冀、秦晋两大块白姓的聚集区。白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陕甘宁大部、河南东西部(如睢县)、河北大部、京津、内蒙古中部、黑吉蒙交界地段、湖北西北、四川北段、云南南部,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白20.4%,居住了大约43%的白姓人群。在四川部、河南东部、安徽西北、山东西部、河北东北、西北,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0.6%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2%,居住了大约25%的白姓人群。
姓氏分布
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耸为马平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诗史 ”。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一为水利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中华文化信息网)
据诗人白居易的自序家状,他是周代时楚国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裔。《姓纂》一书上也有一段记载说:“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这两个说法相互印证,则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公族,推溯起来是上古颛顼帝后裔。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胜,因乱国被诛之后,楚国白氏家族的子孙,为了避乱而纷纷出奔他地,到了战国时期,白姓古人便遍布于山西和陕西等地。
这个成名了两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状和《姓纂》的考证,是源自楚国的公族已如上述。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历史还要更早些,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农氏的时期就已经有了的,他们的姓氏的历史,远远超过了五千年。不论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如何,而后来白氏家族发展确是相当复杂的。除了源自楚国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还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为氏”而姓了白。
关于白氏家族,有以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望出南阳”;《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温州白姓
始自福建安溪之榜头,故自称榜头白氏。初,榜头始祖兴公(谥苗庵。南京国子助教)之三子逸宇公于明永乐廿二年(公元1424年)携二子、孙及祖妣一家十口入清溪,卜居于斯。披荆棘,辟草莱,生聚藩衍。于明崇祯二年(1629),自福建安溪县迁居浙江平阳县四十二都湖窦村(今属腾蛟镇)。如今尚有记载的、在温州有后人者,先后来温者有58个派系。见所附之徙温世系图(总世系图蔽除了海外与海内他处),笔者属于*56“汉择公派下”。但,虽有最初的记载,由于战乱、天灾等诸多原因,我白氏在温州之后人多已失却繁衍关联,更毋云联系。兼之平阳白氏宗谱由于编辑不工,致使错误颇多。笔者查阅案头之最后版本“公元一九九零庚午重修本”,发现整页错误者连续12页,局部错误多处。是故,望我温州白氏族人共起关心,对照自家宗谱,注意溯源承接,以期重修时更正增补。
南阳唐河县白氏
唐河县白氏主要分布在白大堰、白庄(四个)、白井、白庄寨、重白庄、坟台、小牛桥、肖棚、井庙等村庄,以上村庄白氏族人在公元1991年11月6日(农历十月一日)汇集于白大堰修订白氏族谱,重立先祖墓碑,并在“居世建方光”、“天子道明、万家锡荣”的基础上新续“克振清正、培德福恒”八代,现白大堰已到“克”字辈分。以《白氏族谱》《白氏宗志》记载几百年来事迹,后历经天灾战乱,成为残本,坟台村白氏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98年),始祖白珪公携六子、孙及家眷从北白大堰村搬迁过来。根据公元一九九一年白氏族谱序显示:白氏世居“唐州”(今唐河)东(上述村庄)、东南方向,族姓繁者如白大堰、坟台、白岗、白庙、白湖、白坡等;据“第九代白光华携子白天泰孙白子魁于同治壬申年立冬前十日(公元1872年)编辑订”族谱序显示从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午春追踪前人,能考证的有“太高祖白九珍等”生于明末清初,“高祖白严“者兄弟六人生于顺治年间,“严祖之墓在村前,今立为始祖,所谓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者也”;“九世孙贤 光华、光振”于光绪己卯年(公元1879年)桂月后十日重修族谱序时写到“唐州(唐河)东及东南有白氏宗亲以千、万计,有可考证的先人祖茔四座”,并要求“族中更换字派自“光”字派代以下起取八字谨遵”。百年来白氏以耕读为家训,先后出秀才、举人多名,近代出过多名贤者俊杰,人丁兴旺。
泌阳县的白氏
白氏蕃衍于泌阳者历史较久,据杨家集乡白明海先生介绍,白氏祖先明洪武年间就由山西洪洞迁泌阳,首先居住马湾(杨家集东北)因野兽猖獗,而迁白庄村,以后兄弟分居,而散处各地,现杨家集白庄有白氏500多人,沙河店乡有200多人,板桥乡白池店衬有400多人,王店乡有100多人,全县总数1500人以上,山居野处,大都以农副为业。
1964年泌阳各地白氏集中在王店乡修过一次家谱,续订过20个辈字,即"振启林庆远,宗代彦瑞祥,仁义道德久,慧贤贵花长。"
白姓传统文化
白姓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始置郡。汉时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堂号
治生堂:源自战国时白圭乐观时变。他曾经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犹伊、吕之治国,孙吴之用兵。”所有天下论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师。
香山堂:出自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
此外,白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阳堂”等。
白姓白氏图腾
鸟载曰飞行 与皇同义
鸟载曰飞行,与皇同义 图腾释义:白姓是以皇鸟为图腾的风姓分支,由“鸟”和“白”(曰出汤谷)组成,义为鸟载曰飞行,与皇同义。传说炎帝臣白阜为白氏之祖。
白姓宗族特征
1.“白”有纯洁之义,亦象征品德之高洁,白姓族人莫不以此严于律己,以家规家训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坛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时事,长庆集中载功德”为其写照。
3.白姓虽历经迁徙,但仍为一典型北方姓氏。
4.白姓字行辈份亦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如白方坚所撰《白氏家谱》中河北沧州白姓一支字行为:“玉寿克显,云亭松平,品宏茂令。”
白姓白姓家谱
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六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外编六卷,末一卷,(清)白兰昌、白麟昌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仁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贵州白氏乐阳族谱八卷,首一卷,白登顺纂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成都白氏乐阳祠族谱八卷,首一卷,(清)白登顺等纂,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昌平五瑞堂白氏族谱六卷,(清)刘廷遴纂修,白劭挺主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手写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四川成都乐阳祠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山西平定白氏家乘六卷,(民国)白凤章编辑,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宗谱二十二卷,外篇六卷,末一卷,(民国)白沂春主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仁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广东台山鹤仪白公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峻德堂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涪陵北里白氏族谱二卷,(民国)白润斋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长寿县乐温乡宝珠村。
山东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戊寅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香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八卷、第十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福建安溪榜头白氏族谱,(现代)白清泉等主编,1989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南南阳唐河坟台村白氏族谱,(现代)白明章、白道贞等主编,1985年铅印三十余册,现收藏在坟台村。
白姓宗祠通联
四言通用联
珍珠赠嫁;紫石刊书。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贫士白厚,有才学,娶富家刘纯材的女儿为妻,送黑色耳饰十件作聘礼,刘纯材则以珍珠一升、紫鸭千只回赠,并使家僮满路撒烛花。下联典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女儿白金銮,自幼聪敏,十岁时书写《北山移文》(南朝齐文学家孔稚圭作),白居易为她买来终南山紫石刊刻。
栖真笔洞;结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道士白玉蟾,原名葛长庚,继为白氏子,字如晦,号海琼子,福建闽清人。十二岁试童子科,谙熟九经,能诗善赋,且长于书法、绘画。因出于侠义而杀人,逃亡至武夷山,隐居笔洞,改装道士,又游于华南各地。嘉定年间曾应召到朝中,受命驻太乙宫,诏封“紫清真人”,是道教南宗教旨的实际创立者。著有《玉隆集》、《上清集》等。下联典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贞元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晚年在洛阳香山筑楼结社,自号香山居士。
精治于术;封武安君。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周人白圭,善于经商,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善观时变,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经商,认为经商和治国、用兵一样,必须掌握时机,运用智谋,人称他为“治生(谋生计)之祖”。下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昭王时,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屡战获胜,夺取韩、魏、赵、楚很多土地,因功封武安君。
清衫司马;紫清道人。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其《琵琶行》诗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下联典指宋·白玉蟾有道术,诏封为“紫清真人”。
诗书继世;忠厚传家。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白氏宗祠“香山堂”堂联。
五言通用联
士名标甲鼎;完好饮琼林。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太子少保白钺,字秉德,成化进士,历官礼部尚书。习典故,以词翰称。
南阳开裔叶;东洛衍支流。
——佚名撰福建省厦门市三十六崎巷白氏宗祠联
六言通用联
执法不避权贵;出奇善用兵机。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白姓名人白一清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郿(今陕西省眉县)人。昭襄王时,屡立战功,由左庶长连升左更、国尉、大良造,为一时名将。
七言通用联
诗歌杰作香山士;辞赋伟奇滤水风。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白行简,字知退,白居易的弟弟。元和初年进士,任校书郎,后随白居易在江州、忠州多年,历官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善辞赋、传奇,有传奇小说《李娃传》、辞赋《滤水罗赋》等。
樊素小蛮桃李侍;黄金白璧坚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白居易有二妾,名樊素、小蛮,白诗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句。下联典指春秋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死,其妾不嫁,吴王闻其贤美,以黄金白璧礼聘,妾辞不受,人称“贞姬”。
立身有则惟勤勉;处世无能但率真。
——白启寰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楹联家白启寰自题联。
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九江白公祠联。祠在江西九江市,祀唐代诗人白居易,他曾在江州任司马。
两州刺史千秋业;万首歌行八斗才。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白居易墓联。“八斗才”,比喻才华出众。
六根清静林泉好;七情无牵果木新。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白居萍家厅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素口蛮腰,常为侍史;黄金白璧,难聘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白居易二妾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楚·白公胜妾事典。
南阳受姓以还,百代簪缨垂燕翼;皖水发祥而后,九天雨露满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市白家湾白氏宗祠联。上联典指白氏郡望。下联典指本支白氏居于“皖水”、“龙山”(白家湾在大龙山东麓)。
白姓姓氏名人
白姓古代
白圭,洛阳人,中国古代商界的代表人物,著《商经》八十卷刊行于世,天下商人皆效法,并尊其为商人的“祖师爷”;周天子赐白圭“华夏第一商人”,宋真宗敕封“商圣”。
白起:眉县人,秦国时大战将,善用兵,一生南征北战,百战百胜,为秦统一中国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世称“常胜将军”,又称“战神”。
白建: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白锽: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至河南巩县令。
白季庚:(729 — 794),唐朝诗人白居易父。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政绩卓著。
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清真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
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
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
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白圭:明代成化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
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5-8]
白朗:河南省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
白姓近现代及当代
白如冰(1912-1994),陕西清涧袁家沟村人。原名白树勋,化名高超。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白毓昆: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后任北方革命军政府参谋长,因兵败被捕牺牲。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回 族,皖南事变主要 者之一,国民党桂系首脑,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国民党军队重要职务,曾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被蒋介石骗去台 湾,后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逝于台北。
白大方(1913-1974),曾名白亦周,男,汉族,河北沧县人,1913年7月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进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画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曾任中学美术、音乐教员。1938年出于抗日爱国热情,毅然赴延安,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同年3月入党。
白方礼:(1913年5月-2005年9月),祖籍河北沧县,曾获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前20名候选人物之一、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提名奖、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支教模范等称号。
白玉生:1922年8月生,陕西宝鸡市人。曾用名白占财。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2军282团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部排长、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军区政治部组织科长、团政治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第3分部汽车9团副政治委员,吉林公安总队第2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吉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顾问。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白俊卿:(1923-1991),河北高阳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干事、参谋、政治指导员、作战科长。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基本系毕业,后任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兵教授会教员、陆军合同教授会副主任、海军学院训练部合同战术教研室副主任、海军学院训练部工程保障教研室主任、第二海军军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海军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国务院交通部水运局局长。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白桦:剧作家、诗人。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平桥中山铺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调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辑、编剧,1964年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在武汉军区文化部工作。1985年转业到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白彪:1946年出生,香港电视艺员。
白岩松:出生于1968年8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央视主持人。
白润岱:又名白野、白濡华。汉族。黑龙江省巴彦县人。祖籍山东。著名记者、联墨家、诗人。1
白秀雄 , 1941年9月27日生于台湾,祖籍山东。1966年台湾政大法学硕士毕业,获中山奖学金赴美国研究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行政。1969年回台湾后,任教台湾政大、实践、东海、台大等名校。1979年步入政坛。先后在高雄市、台北市和台湾“内政部”等从事社会福利等方面工作,1994年12月任台北市“副市长”,及台湾社会服务志愿人员协会理事长。
白玉生,1951年10月生于北京,娄师白及董寿平弟子。于1998年加入北京美协,于2009年加入中国美协,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理事。画风全面继承齐白石与娄师白先生的技法特色,李古禅先生曾赞誉他必能“翱翔浩宇长鸣九天”,娄师白夫人王丽坤女士则称赞他为“娄师白先生的第一弟子”。往年作品多为海内外人士及社会各级单位收录。
白明:1965年9月生于江西省余干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白雪 白国伟:河南淅川人,1974年生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 姬家山村五组,中国励志派草根明星,《我要拍电影》全国演员团成员;主演影片《我和红七军》在全国数字院线及各大院校和社区火爆放映,被很多单位和院校作为教育片展映;主演影片《鹭语》入围2011年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其励志 人生激励了众多网友。
白雪:浙江温州人,出生于1975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歌手。
白冰冰:本名白月娥(2000年1月改名为白雪嬅),出生于1955年6月28日。
白庆琳:1981年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岳阳,演员。
白玉林,吉林人,回族,总政话剧团演员,中国著名配音演员。
白百何:原名白雪,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与陈羽凡在拍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相识。随后与羽·泉组合成员陈羽凡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子,随着2007年《幸福在哪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和2009年《我的青春谁做主》的热播,观众开始认识并记住了她。
白举纲 白雪:作家,祖籍吉林,满族人,1985年10月13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后随父母搬往河南省新乡市。80后唯美派和悲情派的代表作家。2003年参加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十所著名院校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4年同张悦然、颜歌等人入选“80后五才女作家”。2006年入选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第六名。2007年被被小作家联盟网站评为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女榜)第二名。
白举纲:中国内地男歌手,1993年11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
白冰:(Michelle),1986年5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内地女演员。
白敬亭:内地男演员。1993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怀柔,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白鹿,本名白bai梦妍,1994年9月2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内地女演员、模特。
白宇,1990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9级。
白举纲,1993年11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2012级。
白凯南,北京人,中国内地相声男演员。酷口相声王子师承冯巩 ,毕业于中国歌舞团舞蹈艺术学校。
白澍,199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