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典起名
- 焦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焦姓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焦姓姓氏源流
焦(Jiāo)姓源出有四:
1、上古神农氏后裔,出自姜姓,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在后世的陕州东北百步之遥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南二里之焦城),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
3、出自妫姓和姚姓, 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大夫茅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茅焦,妫姓,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因为学识渊博,而且胆识超人, 茅焦被秦王政聘请为客卿。妫姓出自姚姓: 舜,姚重华,当舜 还是平民的时候, 华夏族部落首领尧 欣赏他的才能, 于是把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搬迁于妫水之边居住。妫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南部,舜的部分后代即以他们祖先舜帝居住的地方的名称改作他们的姓氏。
在妫姓茅焦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茅氏、焦氏,世代相传。
4、系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春秋时许灵公(即姜宁,为春秋诸侯国许国君主:前581年─前547年)迁焦,其后以地名为氏。
5、出自它族改姓:
出自西南夷,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华阳国志》所载,南中夷(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四姓有焦,别为一派;古代在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云南、贵州交汇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中,有汉字姓焦氏,汉称其为“南中夷”,源出百濮族的一支,史称“夷焦”, 且为西南夷中的大姓。
秦、汉时期,夷焦氏族隶属于 夜郎族 夜郎国联盟建制,后来又率先归附于汉武帝刘彻。后夷焦氏改为单字姓焦氏,姓氏读音作qiáo(ㄑㄧㄠˊ),当为受先秦时期楚文化的影响所致。
清满洲八旗姓党,后改为焦;出自满族,属于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焦佳氏,亦称觉佳氏,满语拼音为Giogiya Hala,世居章图哩、佛阿拉(皆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清朝中叶以后所改汉姓即为焦氏,
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姓焦氏,世代相传至今。
焦姓迁徙分布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 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焦姓各地分支
焦姓山西焦姓
长治县西火与桑梓焦姓,系同源,桑梓焦姓由西火迁徙而来,清末西火焦姓为当地豪绅,因干草会农民起义一事入《长治县志》。
桑梓焦志敏 焦馨伊
焦虑多少半夜醒 潞黎神农沥星月
志短何必与名争 焦姓周武赐伯爵
敏而好学曾经是 馨儿德艺且双具
兄临上党雄山峰 伊人秋水亦博学
焦姓河北邯郸焦姓
1、邯郸市魏县北皋镇焦岗村焦氏族谱一一自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至此。始祖一一;高祖一一焦仲恩配吴氏;曾祖一一焦进禄配耿氏,供奉至今。由于受文革影响,个别先祖牌位丢失。其他尚存:十五世(皇清太学生焦望隆(1710阴历2月19--1767阴历5月15),字盛美,配王氏、赵氏(行二,1709年正月十三--1758年三月初十)、樊氏;皇清太学生非常,配李氏;蕧远,配王氏;三元,配袁氏)。及先祖焦冠贤和其他一些信息不详的牌位。十八世皇清邑痒生焦广居(字雅音,1791年十一月初十--1872年五月二十三)配张氏。二十世焦友容配杨氏;焦肃容配董氏;等。二十一世焦崇武配张氏、李氏;焦文明配任氏、施氏;焦宗武配历氏、杨氏、邵氏;等。二十二世焦金堂配崔氏、王氏;焦泰林配王氏;焦金贵配苗氏;等。二十三世有焦常春、焦常华、焦常义、焦常臣等。二十四世有焦廷恩、焦廷美、焦廷超、焦廷民等。二十五世有焦德新、焦德祥、焦德路、焦德友等……至今(2020年)该支焦氏家族已有承字辈成员,现有焦氏家族人数300余人。
现采用排字辈:容武金常廷,德世承祖昌,孝友继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重圣学,英贤列明章。
(一一焦常林、焦廷富、焦廷超等整理)
焦姓郡望堂号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堂号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焦姓家谱文献
山东章邱焦氏家谱,(清)焦家麟撰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焦氏支谱十六卷,(清)焦立炳纂,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广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州焦氏宗谱十卷,末一卷,(清)焦大兴主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诰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焦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焦达三、焦少桐等编,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行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江苏丰县焦氏家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丰县顺河乡。
江苏常州焦溪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奚廷瀛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三卷)、吉林大学图书馆。
河南镇平焦岭黄氏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江苏泰州寺巷焦氏族谱现存甲子(1924年)、丁亥(1947年)续修谱,2007年又续修新谱。
河南虞城县寓贤集焦氏族谱焦氏家族于清朝嘉庆年间,有兰考县逃荒来到虞城县寓贤集。八代焦人,历经战乱,奔走他乡。今有第五代孙焦明哲,焦明起,焦明德的查忆,六代孙焦新存整理成册。此举先正世祖,继告后人,今共立世谱二十字,往后人尊纳。
“际玉恩福明,新红显义平,广继永传亚,汝彦硕金丰。”
——七代孙焦红军整理
河南省获嘉县辛丰村焦氏始祖焦元勋,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至获嘉县辛丰村。焦氏家庙的对联为:“家住山西洪洞县,迁址河南古殷州”(今获嘉县)。
一九六一年初,经二十四世焦玉景、焦玉林、焦玉和续补家谱。二零零七年冬,由二十五世孙焦希乐、二十六世孙焦文秀等人,根据二十六世孙焦文选的老家谱再续“辈字”。
承上:全国士永,玉希文昌,八字
承下:敬书传德,绪宗呈祥,繁世修宪,兴道福广,焕景长瑞,益乐庆扬,二十四字
“敬奉祖宗,铭记孝道”是我焦氏先人的遗训。
至二零壹四年三月,辛丰村焦氏家族已传世二十九代,总人口伍佰陆拾余口。
——二十六世孙焦文广、二十七世孙焦明昌整理
焦姓字辈排行
全国焦氏统一字辈:“和云麟中祥锡延顺保昌宏福江德润国英继庆常前发廉守礼荣贵积贤方”。
姓下第一字:“宏江润国继常前廉守荣积方”;
姓下第二字:“福德英庆发礼贵贤”。
山东临邑焦氏字辈:“裕怀德书丙,其富贵荣华,长寿疆”
江西进贤焦氏字辈:“元会运世、阴阳太极、宗祖子孙、成功绍德、渺然先裔、益洪正用、端本孝悌、华邦仲伯、爱敬友继、广大至诚、孟世启文、刚柔仪型、荣华富贵、福寿康宁、锦绣英豪、金玉珪呈、光前裕后、流芳谨识、永远祚胤、以是为则”
山东章丘焦氏子辈:“式元肇其念,方裕守体传,有余允志广,百世受承延”
山东平阴焦氏字辈:“春廷万京绪广怀名正顺庆乐文学元同化荣伯玉希召义法传”。
山东齐河焦氏字辈:“士言召宗凡,方裕(玉)守(兴)体传(田)”。
山东即墨焦氏字辈:“元希正宗泽延明清毓国同华作善锡庆”。
山东蓼蓝焦氏字辈:“受成希世敬和修平传经延续振起家声”。
山东泰安焦氏字辈:“元历恩德成忠志明星”。
山东济宁焦氏字辈:“继兴开启,儒业宜长”
山东日照、诸城焦氏字辈:“永建安自广淑世继宗祥传忠得庆兆衍正宝维良”。
湖北阳新焦氏字辈:“世步昌隆成、开元家学愈”
湖北通山焦氏字辈:“南元家学裕从国列文章”。
湖北宜昌焦氏字辈:“正德维永世发文学”。
湖北庥城、重庆焦氏字辈:“耳兴应大仁义永芳玉成家国金生九章”。
湖北十堰焦氏字辈:“志大兴隆永远昌盛应天洪发裕厚传家孝敬忠义荣耀光华祖功宗德世代明霞”。
湖北焦氏一支字辈:“攀魁守发祥贤次圆明亮”。
安徽合肥焦氏字辈:“席福其长传家有宝”。
江苏丰县焦氏字辈:“元运文明世泰景祥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河南民权焦氏字辈:“清明家道显仁义见先天”。
河南睢县焦氏字辈:“祥道太广明善”。
陕西神木焦氏字辈:“炳元士同雄培养史作林”。
四川叙永焦氏字辈:“廷学成云喜”。
江西遂川焦氏字辈:启文学名贤
焦氏一支字辈:“焦必定兴洪家善广吉忠世尚传夏运存开永继祥”。
焦氏一支字辈:“可(继)福玉长清希学”。
焦氏一支字辈:“元运文明世泰景良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焦氏一支字辈:“中元日恒正维德永世昌”。
湖北省孝昌县、大悟县、武汉市焦氏一支字辈:“元亨利贞 正大光明 祖功永懋 家道长兴 已扬义子 克绍先行 文章华国 缵绪增荣……“ 资料有待补充。
河北省魏县焦岗村焦氏字辈:容武金常廷,德世承祖昌,孝友继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重圣学,英贤列明章。
湖南焦氏渊源:
长沙城南焦氏
一世祖琼公,字渭阳,官威平卫指挥,知云贵两省军务兼福建卫指挥,明洪武13年(1380)承旨征调,道经洞庭病故,葬湘阴东城外虎狼冲。至五世祖瑀公生麒、庶,麒公分支湘阴;庶公,字绩熙,行二,明宏治2年(1489)徙居善化城南醴陵坡,葬于此,派衍长沙。明嘉靖38年(1559)创修族谱,清康熙57年(1718)、道光21年(1841)、咸丰10年(1860)续修,光绪27年(1891)再续时,现丁469人。同治元年(1862)建支祠于临都三甲夜乾塘。派语:(自六世起)攸分箕裘福,光明正宏常,生人惟立志,树德务知方,慈孝家庭乐,雍和嗣裔昌,湖湘呈瑞彩,钟毓启贤良。
浏阳焦氏
始迁祖甫公,元末自江西南昌迁浏北天井江。后人分布于龙伏、焦家桥。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22代,丁口1600余人。辛亥时湖南督军焦达峰即属该族。
茶陵焦氏
明永乐4年(1406)自攸县西门迁虎踞。
湘阴中塅焦氏
始祖琼公,字渭阳,籍金陵,授威平卫指挥,知云贵两省军务兼福建卫指挥,明洪武13年(1380)征调道经洞庭,病故,谕葬湘阴,子孙以卫务留宦潭州。至八世俊公,字维贤,明嘉靖9年(1530)始迁湘阴城东门外八甲。后人分布于南乡之中塅、三神乡之丰仓、高明乡之清泉冲、云静乡之三峰窑等地。宗祠在中塅。
华容三封莲花堰焦氏
始迁祖贵公,安徽凤阳人,元至正14年(1354)隐迁华容七都(今三封寺莲花堰)。至六世有兄弟五人,惟次子虎、三子华、四子茂居原地。自贵公起连续八代均系戎马生涯,故称军家。子孙聚居莲花堰,星居各地。字派:(自十一世始)思祚致远大,修德自荣昌,毓秀钟奇俊,永为邦国光。续派:忠孝仁之本,廉明治必长,如斯传百世,绍启允贤良。
资兴焦氏
太始祖瑛公,以江南世胄膺礼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宋元丰6年(1083)自江苏镇江因奉剿来湘之郴县乌岭,四世(一说八世)景忠公于元末徙居兴宁之程水何家寨,再传必政公,徙居高冲坪头岭。十七世培公派下迁居城厢。至1949年,已传31代,族人约3000余人。1914年五修族谱。该族焦起良,明永乐16年进士,子从周,正统4年进士。清道光7年(1827)重建祠堂于高冲。祠联:祖天官孙天官祖孙著两朝闻望,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冠四海英才。
麻阳毛坪焦氏
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徙居湖南麻阳楠木桥牛套坎,继迁毛坪(跃坪)居住,子孙散迁长潭、兰村和凤凰、怀化等处。字派:通光倡仕林,圣朝志景文,再异四枝开。世秀大长清,方复辉德庆,加增裕繁荣,又兆强万代,更转永全兴。
西平义岗焦氏
明正统七年(1442),由焦山携其弟焦明、焦水、焦秀自山东省历城县丰乐集迁西平县义岗麦陇集居之,不久,分迁于焦庄。后来,焦水后裔一支徙居泌阳,焦秀后裔俱迁往温县。现居西平焦氏为焦山、焦明、焦水三支苗裔。至今约22代。焦氏后裔分别于1577、1688、1861年在焦庄、焦店、焦子岗建祠。本族除寄居县城外,其余散居于全县各乡40多个村庄。
焦姓宗族特征
1、焦姓南迁始于两汉之际,为他姓所不可比拟。
2、由上可知,中国的焦姓家族,是最标准、最地道的炎黄子孙。他们一部分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一部分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3、周武王时焦国,虽说共有两个,但是关于这两个古国的所在位置,却只能知晓神农裔孙所建立的确切位置,而姬姓焦国已不可考。
焦姓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焦国;
望居中山。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焦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书楼藏目;
乐府志哀。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典指明代学者焦竑,字弱侯,号漪园、澹园,江宁人,为诸生时就有盛名,万历年间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太仆寺丞、南京司业等。晚年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他博通群书,自经史典籍至稗官杂说无不涉猎、贯通,善于写古文,风格典雅。家中藏书丰富,著有《焦氏藏书目》二卷。其他著述也十分丰富,有《澹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玉堂丛话》、《国史经籍志》、《中原文献》等。下联典指东汉末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人物焦仲卿,为庐江小吏,娶妻刘兰芝,夫妻恩爱,但焦母不容儿媳,焦仲卿夫妻终于被迫害致死。
朝廷三老;
天地一庐。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梁人焦延寿,字赣,昭帝时由郡吏举为小黄令,能爱护吏民,任职期满时,百姓到朝中恳求,让他继续留任,于是,昭帝下诏书命他延长任期。元帝时为三老(古代设三老五更,都是年老而阅历丰富的退职老人,皇帝把他们当父、兄供养起来,以向天下表示孝悌)。他曾跟从孟喜学《易》,并深有研究,著有《易林》,后传授给京房。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河东人焦先,字孝然,东汉末战乱中,流浪于荒野,食草饮水,但从来不走邪路,不做坏事。后来自建一座草庐独住,有时为人帮工,只求吃饱,不要工钱。熹平年间,太守贾穆经过他的草庐,给他说话他不应答,给他食物他也不吃。皇甫谧曾说他“以天地为房屋,伏羲氏以来只有他一个人”。
中山世泽;
俸余家声。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焦姓的望族中山郡。下联典指明·焦宽,南阳人。知崇德县,有宽政。暇时与诸生讲论经史,给油烛,以资其夜诵。
河图受秘;
酒国惊筵。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焦延寿,从孟喜学《易》,授之于京房,尝叹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后房果遇祸,其著作有《易林》。下联典指唐·焦遂,醒时若不能言,醉后应答如流,为“饮中八仙”之一。
七言通用联
夏榜荣登探花第;
春魁高上状元郎。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焦胜,荣登探花。下联典指明代状元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万历中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
千年事业方寸内;
万里乾坤掌握中。
——焦达峰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民主革命家焦达峰自题联。焦达峰,原名大鹏,字鞠荪,湖南省浏阳人。
八言通用联
论仁议福,保我金玉;
达性任情,乐其安闲。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万悦千欢,贵寿无极;
三星五福,喜庆大来。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砥德砺才,为国藩辅;
布政施惠,生我福人。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含和履中,驾福乘喜;
年丰岁熟,政乐民仁。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道德神仙,增荣益誉;
福禄欢喜,长乐永康。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十四言及以上
秧溪为带,枫岭作屏,蔚矣仙源之秀;
习武夺魁,修文称首,美哉世德之隆。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焦村焦氏宗祠联。上联“秧溪”为当地河名,“枫岭”为当地山名;“仙源”为镇名,原太平县县治所在地。下联分别指南宋宣州人焦炳炎、焦焕炎兄弟。
著述可传家,要重将象数探求,阐述易林奥旨;
功名能灭性,曷若那蜗庐伏处,长留京口高风。
——焦石仙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市城郊焦氏宗祠联。
焦姓焦氏宗亲网
焦姓成立
中华焦氏宗亲网成立,焦氏论坛于2009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开通! 焦氏宗亲网秉承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家族不间断的历史。
焦姓宗旨
焦氏宗亲网成立的宗旨是:网络联系宗亲,共享焦氏族谱资料,讨论族源支派,排辈(辈分)方便寻根问祖。欢迎国内外焦氏宗亲积极访问并参与各项活动; 希望专家学者利用本站平台,踊跃赐稿争鸣讨论; 也盼望更多的技术人才支持网站的建设, 共同打造出高质量的中华焦氏网!
焦姓词典解释
焦
一(jiāo,音“交”)
①同“膲”。脏器名,六腑之一。见“三焦”。
②干枯。《素问·诊要经终论》:“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
③烦躁。见“焦满”。
二(qiáo,音桥)通“憔”。憔瘁。《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憔,发始堕。”
单位中的焦
能量、功、热的单位(J)焦耳的简称,指1牛顿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距离所作的功,即1J=1N·m
“焦”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⒈scorched; charred
焦姓研究考证
据考证,山东焦氏家族大多自元末明初从国内其它省份移民而来。其后屡经迁徙,已遍布全省。但由于年代久远,分布广泛,历史记载又少,一时很难把全省众多焦姓统笼起来。现提供出来,供宗人们参考:
1、东部日照焦氏:据传,始祖值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又加旱蝗瘟疫之灾,兄弟三人(讳:升?、斗、木)由江苏苏州苍门过江北上,迁至海州(江苏东海杏黄村)定居。因海州滨海地处斥卤,不宜耕植,兄弟三人继续北上山东,一居日照,一居诸城,一居平度蓼兰(一说长兄在该地留下,兄弟二人北上山东)。来日照时沿海地区袅无人烟,始祖族谱遭兵燹失落,何时迁居日照无从考究,惟传说迁自元末。清光绪四年(1878)续谱时,阖族认定自十八世排出:“永建安自广、淑世继宗祥、传忠得庆兆、衍正宝维良”二十个字为世排行辈。世传远祖系源出自晋朝镇江(江苏)京口焦山之焦光。
诸城吕标镇焦家庄子村(谱牒已失),有年长老人自称与诸城北关焦家同为升、斗、木之后裔,具体是升?或斗?或木?之后裔分不清楚。但从老人提供的祖传手抄本可以看出:一世祖无考、二世祖陆盘、三世祖衍国、四世祖坦、五世祖照吉。至今已繁衍二十五、六世。自十八世起,世排行辈:“永建安自广、淑世继宗祥、传忠得庆兆、衍正宝维良”。据老人称:“祖传升、斗、木三兄弟,一居日照大花崖,一居诸城北关,一居平度蓼兰。后来蓼兰兄弟来诸城省亲,不幸去世,就安葬在诸城北关”。笔者以为:不管是从行辈排列,还是祖辈传说,都可以认定本支和日照焦氏为近支或同宗。
平度市蓼兰镇焦家寨村:现有谱。始祖名焦思恭(思恭以上十世失传),世传自云南先迁四川,又自四川迁日照,后自日照迁来。该支现分布在50余村,自思恭算起,已传至一十六世,包括始迁祖在内应为二十六世。该族繁衍的幅度与诸城焦氏基本同步,同时他们的一些说法又与诸城焦氏的传说相吻合。笔者以为:该族和日照或诸城焦氏疑为同宗。但由于缺少历史资料佐证,在此不敢妄断,需有志者作进一步考证。
日照焦氏为山东东部望族,状元焦竑即出自本支,在日照谱为七世。对本支情况,笔者了解无多,仅供宗人参考。
2、中、西部焦氏:现有谱,据记载:明朝洪武二年兄弟四人(讳增、玖、城(成)、埸(仪))从河北枣强迁来山东。长兄焦增,住昌邑市大庄。其后人分布在昌邑市、高密市等地。该支人丁兴旺,且谱系分明,至今已传二十余世,人口上万之众。自十五世起世排行辈:“乃延宗绪,丕广来世,一本所联,伯仲叔季。”(详细情况另文记叙)。
二弟名玖,据传住古登州(今蓬莱、黄县一带),一说居直隶(今河北省)。章丘十九世焦肇骏进士及第后,为访宗亲,曾于同治九年(1870)庚午七月到过昌邑大庄、高密沂塘,时值两地宗人共议续谱,骏欣然为之序,并有字画、墨宝传世。同年八月至安丘郎君庄,并留有谱序两篇。其中对四兄弟之说是这样叙述的:“骏自幼读时,闻族中父老云:始迁之祖凡兄弟四人,讳曰增、玖、城、埸。有章丘我族城祖之后固昭昭矣。惜外则纷纭传闻,迄无定所,欲联本族不得时。自戊辰捷后,一车两马,周历四方,得增祖后焉。昌邑之大庄、沂塘是也。玖祖之后在登州府黄县,然究未得考其谱系,则疑以传疑耳。即此推彼,未尝不慨然曰:埸祖后岂无考乎?遂由昌返潍,忽有郎君庄族人,口称埸出,言之颇详,盖自上世先人与归家园等村为一脉之分支”(同治九年(1870)庚午肇骏为安丘郎君庄《焦氏族谱》序)。
三弟,焦成,据《焦氏家谱》。焦成大概元末明初成化年间由山西洪洞携三子迁于山东泰安大汶口焦家庄,(由公开资料可见应先至章丘后至大汶口)。村内无他姓,故名焦家庄。子辈:“式元肇其念,方裕守体传,有余允志广,百世受承延”现村八百多人,辈分范围元至传字辈。
3、还有一支脉在山东:从江苏迁入山东济阳,丰县焦氏字辈:“元运文明世泰景祥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焦姓姓氏名望
焦氏开始频繁活动是在两汉时期,此时的焦姓人物有不俗的表现,其中以焦先与焦延寿为代表。焦先是东汉末年的处士,生平饥不苟食,寒不苟衣,被皇甫谧称之为:“弃荣味,释衣裳,扩然以天地为栋宇,羲皇以来一人而已。”连著名学者蔡邕也曾经在写作中称赞他。焦延寿是西汉经学家,通《易经》。此外,南朝梁画家焦宝愿,明代学者焦竑,清代戏曲理论家焦循,人民的公仆焦裕禄等,都是焦氏中的名人
晚清的焦循也有不俗的表现。其代表作《孟子正义》让历史上一个不起眼的人焦弘有不俗的表现。研究焦弘,还是以南京和台湾实力最强。
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
焦 先:字考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人,隐士。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遗: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 度:南安氐人,南朝齐将领。少有勇力,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 遂:唐代名士。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焦守节:许州长社(今属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守节以父荫补官。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后迁四方馆舍,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
焦守节:宋神武大将军
焦赞: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井陉人。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 芳:河南省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授编修。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性阴狠、贪婪。家藏万金,居第宏丽。
焦 馨:山东省章丘人,明代直臣。万历年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元年解官。
焦 竑:字弱侯(1541-1589),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学者。
焦 循: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延寿:西汉梁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
焦达峰: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鞠荪。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在日本组织共进会。回国后曾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武昌起义后,他首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被推为湖南都督,不久被谭延闿所杀害。
焦守健:(1912―1941)革命烈士。又名焦建国等用名,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人。
焦裕禄 焦裕禄:山东 淄博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
焦国英:(1927~2008年)字厚本,系西汉焦延寿第66世孙,焦先第57世孙,泰州寺巷焦荣第22世孙。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大梁家村人,中共党员,中国刺柏树桩盆景艺术创始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焦李成:1959年月10出生,教授,分别于1982,1984和1990年 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 年-199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界全国人大代表。
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焦达峰
宋右文殿修撰-焦炳炎
大清顾命大臣-焦祐瀛
清朝廉正名臣-焦云龙
导演艺术家-焦菊隐
大明忠臣-宣国公焦琏
台湾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
清朝通儒-焦循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焦安昌
大明忠臣-节愍公 焦润生
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指挥长- 焦立中
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庆市十大女杰、安庆市房屋置业担保公司董事长-焦玲
台湾著名演员-焦恩俊
成都著名主持人-焦扬
江西名家焦名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原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
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民盟盟员,省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全国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焦桂云
焦玉山(1915-1990),安徽省阜阳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焦斌(1928.9-2002.12.1),山西省高平县(今市)七区北陈村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2月1日因病在云南省昆明市逝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