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典起名
- 农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农姓,中国姓氏之一,少数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0位。来源出处有三:一是出自神农氏;二是出自以官名为氏;三是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
农姓历史发展
农姓姓氏源流
源于姜姓
农 出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神农氏即炎帝,又作列山氏、烈山氏、厉山氏、连山氏、赖山氏、姜王氏……史籍《易·系辞》中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为有天下的王,为炎帝、赤帝、农皇。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传说,炎帝神农在位足有一百二十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三百八十余年。
神农氏有个儿子叫柱,又叫农,即炎居,其后代中有的就以农作为姓氏,称为农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农氏。
另外,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神农氏的后人为农正之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后人就以官称为姓氏,亦称农氏。
源于官职
出自古代官吏农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上古时期,少昊设立负责农政的官员为农正,全称为“春扈氏农正”。据史籍《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到了尧帝时期,“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大农就是当时主管农政的官职。到了西周时期,“春扈氏农正”简称为“农正”,类如当今的农业部部长。农正下属有农师,为上士大夫,具体负责农田耕作之管理;有农史,负责记载农事、物候、气象、收成、仓储等;有农役,专职负责农事过程中的相关具体事务。在农正、农师、农史、农役等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农氏、春氏、扈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农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农父,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各项农事、国土管理、堪定诸侯境界等政事,全称为“地官大司徒”,农父是其白号,历届农正、司农、田官、农官、农士等皆隶属于大司徒任命管辖。在地官大司徒(农父)以及司农、田官、农官、农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农都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农都尉,是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开拓边疆地区的农业,掌管屯田植谷之农政,以及相关的屯垦军民之人事政务,隶属于大司农管辖。在东汉时期,农都尉改称为“典农都尉”。到了三国时期以后,该官称被废黜。在农都尉、典农都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农仓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农仓长,全称为农仓长令(有学者考证为农仓长使),是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农仓藏谷,囤积粮食,为与匈奴、西羌、南夷等的系列战事服务,后逐渐成为固定官位。农仓长是国家粮仓的最高行政长官,隶属于水衡都尉府,属下有农仓丞、农仓中士、农仓下士、农仓徒士、以及农仓役者若干。在农仓长、农仓丞、农仓中士、农仓下士、农仓徒士、农仓役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少数民族
源于羌族,出自东汉时期羌族苏农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秦、汉时期,羌族人中本有苏农氏部落,后族人大多改汉字单姓为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壮族,出自宋朝时期壮族先民侬洞侬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壮族农氏,源出北宋时期广西侬洞壮族起义军首领侬智高的侬部。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农氏,出自古老的蒙古族贞部落,在明朝时期有转迁驻扎、定居于他力压音道伦格日之地者。蒙古贞部落,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群体,史书称蒙郭勒津,就是后世所称的土默特部。早在明崇祯中期,蒙古贞部落即归附于后金政权,在1637年,皇太极在其聚集地设置了土默特左翼旗,以旗制行政机构掌管蒙民事务。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蒙古贞部落族人创造和发展了蒙古贞地名风俗文化。在今辽宁省阜新市蒙古贞部落世居地,多有以蒙古语命名之地。蒙古语“他力压音道伦格日”,汉义就是“农家七间房”,以其时该地有七家农户而命名,称为地名,即今辽宁省阜新市伊吗图乡七家子。后在斯地定居的蒙古族贞部族军民中,有人以地名改取为汉姓者,即称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索佳氏,满语为S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鄂尔坤(今蒙古国鄂尔坤河流域)、吴尔湖(今黑龙江鹤岗南部)、俄漠和(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界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大凌河(今辽宁锦县)、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索氏、曹氏、农氏等。该支满族农氏始祖为索佳·农起,满洲正红旗人,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索佳·农起出任山西巡抚,他悉心整顿吏治,任劳勤苦,最后竟病逝于任所,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氏者,称农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农吉勒氏,满语为Nonggile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农氏、吉氏等。
农姓迁徙分布
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约四十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他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氏族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于农业生产,种植业很发达,而种植业要比狩猎,采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兴旺昌盛。炎帝的后后代中,有神农氏,相传教导天下人播种种地,很受尊敬,名扬天下。而神农氏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农作为姓氏,称为农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农姓。到了周朝时候,农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朝廷里面也专门设置了一种叫“农正”的官职,专门负责天下的农业生产和祈祷风调雨顺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职。农正的后代中有的以官职名为姓氏,是今天农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农姓源自北宋时广西壮族的侬氏。北宋王朝穷于对付北方辽、西夏的战争,无暇南顾。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边疆松弛之机,强占壮族土地,掠夺人口,榨取财物。宋神宗熙宁年间与交趾李朝的战争。不断侵扰广西沿海。 侬智高起兵反抗,在傥犹州(今靖西县东部)建立了“大历国”,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镇压。侬智高多次要求归附北宋,北宋王朝为了避免南方疆场生事,置之不理。侬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县境)建立了“南天国”。皇祐四年(1052年),率众攻占邕州城(今南宁市),自称“仁惠皇帝”,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接着,挥师沿郁江东下。在10多天之内,连克沿江9个州,进抵广州城下。侬智高的军队也由5000人迅速壮大为50000人。围广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调遣大军围剿,侬智高率师转回广西,为宋大将狄青败于昆仑关归仁铺。封建统治者对壮族先民的反抗斗争进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杀,一方面大量掠夺壮族先民为奴婢,使其中的幸存者在皮鞭下逐渐接受汉文化,融合于汉族之中。在打败侬智高后,赵宋明对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据农氏家族的族谱这样说:“……太祖始祖,本属为帝裔孙,迄今二千余年,世系繁衍,散处于各省县者,代有其人。至皇祜年间,农氏一姓,由山东省随狄武襄(青)征南者,以千数百计……各散居于滇、粤、越等处……”农姓为正牌壮族。由于统治者对起义的残酷镇压,后人提该历史事件心有余悸,故不敢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的先祖与侬姓有关联(余略)。
农姓得姓始祖
神农氏、侬智高、索佳·农起。
农姓传统文化
农姓郡望堂号
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钦州:唐朝睿宗时设古称安州,有一千四百余年悠久的历史,当时治所在钦江(今广东钦县)。钦州位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顶端,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古属百越,秦朝时期为象郡,南北朝时期的梁国改属安州,隋朝时期初置安京县,后改为钦州,主要是为了管理钦江流域而建,一直沿革至今。钦江发源于广西灵山县平山镇白牛岭,由东北向西南横穿灵山境内,至钦州市尖山镇入茅尾海,全长一百七十九公里,流域面积两千四百五十七平方公里。钦江流经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的十九个镇。如今,习惯上将灵山县陆屋镇以上河段称为鸣呵江,陆屋以下河段称为钦江。
堂号
雁门堂:以望立堂。
钦州堂:以望立堂。
稼穑堂:相传农氏是远古神农氏的后裔,神农氏教民稼穑(种庄稼),将人类推进至农耕社会,该堂号由此而来。
农姓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农正;望出雁门。
——佚名撰农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农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淳守慈令;国学名儒。
——佚名撰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农猷事典。下联典指明·农益、农志科,二人并称为一代名儒。
五言通用联
曲径通幽谷;辰时沐晓风。
——佚名撰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嵌农姓的繁体字“农”字的析字联。
七言通用联
雁传喜讯平安久;门纳吉祥幸福多。
此联以鹤顶格典嵌农姓的望族居住“雁门”(郡)二字的嵌字联。
八言通用联
国学名儒,储才有二;淳安贤令,称奏无双。
上联典指明代名儒农益事典。下联典指明代淳安令农猷事典。
农姓字辈排行
广西百色农氏字辈:“振仕加全绍世”。
广西崇左农氏字辈:“德应士振国耕业承乡绍世永伟大胜利文武双全”。
广西马山农氏字辈:“天国维成家孝”。
广西天等农氏字辈:“挺良会远承”。考证与南宁字辈同。
广西南宁农氏字辈:“威武庆郎知,永德赋广惠,福万希国廷,应天建世恩,际成良会远,承蕃定炽昌,功勋传燕翼,诗礼继绵长”。
资料有待补充。
农姓家谱文献
广西雁门农氏宗族谱不分卷,(现代)农荣标主编,1998年计算机排印本。注:此为广西横县、贵港市、灵山县、浦北市、宾阳县、玉林市、马山县、都安县、南宁市郊、灉宁县、钦州市等十八县市农氏之统谱,其远祖无确凿史料可考,因此在该谱中奉元朝农宰询为一世始祖,先祖分别为农挺训、农开明、农开猷。
农姓历史名人
农益,平南人,明永乐年举人,官训导,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农猷,明代官淳安县县令,多有惠政。
农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间任靖州学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农劲荪,名竹,字劲荪,安徽宣城人,原籍河北。民国初年天津爱国实业家、富商,霍元甲好友。
农键铨,毕业于中山大学,出生于中医世家,家中经营药材行,救死扶伤。深受百姓爱戴,民国时期龚州(今平南)税务稽查股主任,为官清廉。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共地下党员,为党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农配天,男,壮族,省优秀教师,株洲市铁路第二中学中教一级教师。
农大桂,1963年12月生,云南文山人,壮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黄石市大冶有色公司设计研究院副主任。
农文义,男,1926年10月生,广西平果县人,壮族。原任中共平果县纪检会专职委员。中共党员。
农加升,助理研究员。1932年6月出生,广西天等人。壮族。中共党员。曾任广西民族报社编辑部主任。是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广西民族语文学会会员,广西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广西壮学学会会员。
农冠品,男,1936年8月出生,广西大新人。壮族诗人,民间文艺家。笔名夕明。
农秀琛,1935年生,广西龙州人。民间文艺家。
农官新,男,1949年出生,书画艺术家,担任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副社长,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荣誉院长。先后被评为:“国际文艺杰出贡献人物”,“民族文艺领袖人物”,“感动中国,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2010年感动中国艺术人物”“世博艺术杰出成就人物”,1962年开始在平南县大坡文工团从事艺术文化工作,曾任《新书周报》《芳草文学》特约记者,编辑,教师,书画艺术工作者,书画艺术家。先后在全国各大报刊中发表各类作品120多篇。擅长书画诗词,书法画技别具一格,诗词浪漫豪放,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拼博。书画作品多次国际书画审美大展赛中获奖,先后被送往韩国汉城、日本东京、巴西圣罗、中国桂林展出。1995年名字入录香港金陵书社出版的《文艺新人名录》,1998年入录《广西文艺家风采录》,1999年入录《中国文艺家辞典》,2000年作品“祖国五十大庆倍欢欣”短文入录《中国翰墨名家览》,2002年作品在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赛中获奖,2003年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风光这边独好》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同年教育论文“师德是师爱”获全国素质论文一等然。2004年作品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国际书画交流展”中展出并被收藏入桂林博物馆,辞条入录《先进中的中国》《广西文艺家风采录》,2005年作品先后入录《翰墨中国》大型系列艺术画集(第二卷),作品被评为“翰墨中国金奖”并被授予“翰墨中国艺术名家”称号。2006年至2014年间,作品先后入编 《党魂》<<井冈山上太阳红,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集>>《红日,毛泽东诗词书画名家作品选集》《感动中国*魅力夕阳—中国老年书画名家》等书刊。2013年书画作品在井冈山上太阳红*纪念井冈胜利会师85周年及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大赛中被评为“金奖”,入编<<井冈山上太阳红,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集>>,同时获得"中国红色书画艺术家"“红色杰出红色艺术家”及“红色金奖艺术家”称号。
名言:1、要敢想、敢做,勇于拼搏,勤奋努力,敢为人先
2、人生要乐观向上,珍爱生命,面对困难,学会坚强。
3、对人要诚信、宽容、公平、公正,行业规范。
4、同心才能同德,只有相互协作、互相包容,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援引2009年8月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华名人格言》第五卷)
农群华,女,1966年7月20日出生,前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广西南宁人。1997年调入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外事部任助理翻译。现为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
农姓起名规则
农-Nong-最好不用声母是d.t.l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n声母.ong韵母或阳平调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农"字的"农民""农业"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